砀山黄河故道怎么去?
一、砀山黄河故道怎么去?
从火车站坐一路车 到底然后在第三中学大门附近坐到刘暗楼公交车到果园场下那里就是黄河古道了
二、砀山黄河故道让钓鱼吗?
砀山段黄河故道由农业部批准设立为“故黄河砀山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禁捕,包括各种形式的垂钓活动。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砀山为什么是黄河故道?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源头清澈,湖泽毗连,只是在经过黄土高原后,河水一下子浑浊起来。2500年来,黄河决口1549次,改道26次之多。
金大定八年(1168年)六月,黄河从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决口流经砀山,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从兰阴铜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溃决,黄河改道北徙,不再流经砀山县,原砀山境内黄河成为废河(即故黄河)。故黄河自砀山县西北部下河陈庄村西入境,经姜庵、张楼、后岳庄、果园场、园艺场、杨李庄,至高寨河入大沙河(丰县境)。县境内河道长46.60千米,流域面积277.80平方千米。
滔滔黄河水阅尽了几千年的盛世,在流经砀山境内的687年间曾经肆虐的冲击着,有多少家园被毁?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而砀山县城也数次沉于水下,县治曾经迁到永城山城集、保安镇、砀山毛李庄、小神集等处,直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砀山再次沉没后,又建新城,即今砀山县城
四、砀山的黄河故道风景怎么样?
春天去最漂亮了 到处是花啊 树啊 我就是黄河古道边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在河边玩的时候水很清,河边上有很多芦苇 ,夏天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在河里游戏最高兴事的了,冬天还可以“滑冰”但就是太危险了也很少去了,小时候老家很冷的 水里有很多鱼。最近几年都是过年回家,也很少去了 。
五、黄河故道简称?
黄河故道是以前的黄河河道。
历史上黄河改道频繁。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从下游自河南武陟、荥阳以下,河道时有变迁。见于历史记载的大小决徙粗略统计约达一千五六百次,极大多数集中在下游。下游故道略呈一折扇形,最北经由今河北霸州市(旧称霸县)、天津海河入海,最南经由颍水、涡水夺淮河入海(一部分黄河水自淮河循里运河注入长江)。
六、探寻砀山黄河故道风景区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
在中国,许多地方都蕴藏着独特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而砀山黄河故道风景区便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作为黄河的历史所在,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风景区,感受它的迷人魅力。
一、自然景观的瑰丽
砀山黄河故道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首先,黄河故道的形成使这里的河流景观变得错落有致,湖泊、河流、湿地交相辉映。站在高处俯瞰,眼前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绵延的草地和忽起忽落的水波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外,这里的四季变化也各具特色。春天,桃花盛开,色彩斑斓,吸引了大量的蜜蜂和蝴蝶;夏天,柳树垂荡,轻风拂面,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秋冬时节,尽管天气变冷,但那份宁静和遥远的干净让人感到无比舒适。
二、人文历史的积淀
在黄河故道流淌的岁月里,这里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许多历史名人曾在此地生活、工作,留下了N多动人的故事。比如,砀山县的经济发展与黄河水系密不可分,这里的农耕文化也因黄河而灿烂。当地人民依水而居,发展起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地方习俗。
我曾在砀山的一家小饭馆里结识了几位热情的当地人,他们向我讲述了许多关于黄河的故事,那些古老的传说,如同黄河的流水一般,历久弥新。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使得这里与其他自然风景区相比,多了一份独特的味道。
三、旅游体验的丰富多彩
如果你计划探访砀山黄河故道风景区,可以期待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从自然观光到文化探秘,走进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令人向往。以下是几项不容错过的活动:
- 徒步旅行:穿行于黄河故道的步道,充分领略壮丽的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喧嚣。
- 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无论是壕沟沟不前的草地,还是丰盛河流边的浓密树林,这里都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 当地美食:到砀山一定要尝试当地特色美食,像是砀山梨,爽口多汁,值得一试。
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仿佛回归了最初的单纯,令人心旷神怡。如果你也有机会来到这里,不妨亲身体验一番,定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黄河文化。
四、未来的发展与保护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砀山黄河故道风景区正在逐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然而,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寻找平衡,依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砀山能够继续保持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总的来说,砀山黄河故道风景区不仅是自然爱好者的乐园,更是人们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节点。在这里,历史的回响似乎触手可及,而自然的魅力则唤醒了生活中的每一个感官。无论是静静欣赏那绝美的风景,还是和当地人畅谈,每一次的参访都将成为难忘的经历。
七、黄河故道有多深?
60~500米。
历史上黄河改道频繁。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黄河故道从下游自河南武陟、荥阳以下,河道时有变迁。见于历史记载的大小决徙粗略统计约达一千五六百次,极大多数集中在下游。下游故道略呈一折扇形,最北经由今河北霸州市(旧称霸县)、天津海河入海,最南经由颍水、涡水夺淮河入海(一部分黄河水自淮河循里运河注入长江)。黄河故道有60~500米。
八、黄河故道多宽?
700~1500米
明清(咸丰)黄河故道,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北徙后,在曹县南部留下的一条宽700~1500米,东西长47.7公里的废旧河道,或称咸丰故道。
九、黄河故道典故?
黄河故道在河南商丘境内有南北两段,南段为金朝末年金哀宗时期至明朝弘治时期的黄河古道;北段为明朝弘治时期至清朝咸丰时期的黄河古道。
金朝天兴二年(公元1232年)十二月,金国即将灭亡时,金哀宗由汴京迁都归德府(今河南商丘),蒙古军队久攻归德府不下,在今商丘西北处人为决黄河,河水夺濉水入泗水。
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河南省的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处决口,折流向东北,于山东省德州利津县附近注入渤海。这样,黄河就在商丘北部留下了一条尾闾,故称废黄河,又叫黄河古道。黄河故道流经商丘境内的民权、宁陵、梁园、虞城4个县区,涉及26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及5座水库,在商丘境内总长136公里。
经过两次南北大改道,黄河流经商丘共621年。
十、黄河故道的废黄河道?
废黄河在淮河入海水道的南面。废黄河又称故黄河、黄河故道,入海口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淮河入海水道,入海口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淮河下游水分三路。主流通过三河闸,出三河,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至此全长约1000公里;另一路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8公里;第三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上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2003年开通了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