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有哪些风景超美的民宿?
运城市有哪些风景超美的民宿?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运城市的民宿业也日渐兴起,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以下是一些风景超美的民宿推荐:
盐湖边的民宿
运城市拥有中国最大的内陆盐湖——解州盐湖,湖畔的一些民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这些民宿通常采用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融入了晋南的传统文化元素,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从民宿的房间内就可以欣赏到盐湖的日出日落,感受湖光山色的魅力。
古镇民宿
在运城市的古镇如张店镇、临猗县城等地,有许多充满古色古香的民宿。这些民宿多建于明清时期的老房子中,保留了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和木质结构的建筑特色。住在这样的民宿中,可以体验到浓郁的古镇生活气息,感受岁月静好。
山水间的民宿
运城市周边有不少山水风光秀丽的地方,如稷山、绛县等地,这里的民宿往往建在山脚下或者溪流旁,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这些民宿通常设计有观景阳台或露台,让游客可以在品茶聊天的同时,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乡村田园民宿
在运城市的乡村地区,如万荣、闻喜等县,有一些民宿是依托当地的田园风光而建。这些民宿往往以农家乐的形式出现,提供有机蔬菜种植、果园采摘等互动体验。住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体验宁静的乡村生活。
文化主题民宿
对于喜欢文化艺术的游客来说,运城市内也有一些以文化为主题的民宿。这些民宿可能以书法、绘画、陶艺等艺术形式为装饰主题,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运城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艺术心得。
在选择民宿时,建议游客根据自己的旅行计划和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无论是想要体验自然风光,还是希望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运城市的民宿都能为您提供一个舒适惬意的住宿环境。此外,为了确保旅行体验,建议提前在网上查看民宿的评价和服务内容,进行预订。
仲子庙的济宁泗水仲子庙
泗水县先贤仲子庙位于泗水县城东部济河西岸,原名“乡贤祠”。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泗水令谭好善,见仲子庙貌兴叹,乃捐资重修,建享殿三间,因财力不足,较前规模为小。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
泗水知县尤应鲁又于庙东建“仲子故里坊”。
泗水仲庙大规模重修始于清初康熙年间,规划占地百余亩。雍正十三年(公元1736年),泗水知县高晋样呈请估修,乾隆元年(公元1737年)钦定重修,乾隆二年(公元1738年)泗水知县黄志亮奉委监造,于二月十三日动工,乾隆三年(公元1739年)十月告成。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又经山东巡抚明兴奏请修葺,规模较前扩大,焕然一新。其主要建筑依次为:正大门三间,高2.2丈,阔3丈,深2丈,前后擎搪用青绿妆绘,木柱用红漆,盖瓦用本色。门前有石牌坊,表为“仲子庙”,两旁各有一木牌坊,东曰;“百世之师”,西曰:“圣门所畏”,权柱俱以朱红油漆涂饰。
进大门即为前院,有碑林,东西各有一侧门,皆三间,东曰:“忠信门”,西曰:“明决门”,再往北为“升堂门(即高明门)共三间,高2.7丈,阔4.2丈,深2丈。升堂门两边的木柱上悬挂着总理河院顾宗书“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木制对联。两侧各有一角门,皆一间,用红油漆绘。东曰:有勇门(能行门),西曰:知方门(启贤门)。
过升堂门,即为中院,正中大殿曰:卫公殿(高明殿),庙制7间,重檐,高4.9丈,阔10.1丈,深6.7丈。享殿门前有透雕盘龙石柱两棵,与曲阜孔庙大成殿龙柱同。上有二龙在云间飞舞,中有宝珠,下有海水,似二龙戏珠,栩栩如生。两侧后檐有雕花石柱22根,殿内楠木柱,圆周7尺,梁、檩、仿、嵌皆为楠木。盖顶天花板,直棂鬲扇外罩,搏风板套柱,俱银朱粉漆。大殿正中有仲子彩色塑像神盒,上方刻有清雍正帝御书“圣道干城”雕龙巨匾。仲子塑像服饰沿用宋徽宗崇宁五年礼制,着九旒九章公爵服。龛前有供桌一张,供桌上有烛台、香炉,左右置鼓、钟等祭器,俱水花朱油漆。内外仿檩半拱,俱用青绿妆绘点金。龛座弥磨石州愁(音昼),盖用青绿色琉璃瓦。墙俱大号方砖、露台和台基俱用砭石,周围有精雕细刻的石栏杆。大殿的迎门柱上悬挂清代著名诗人、剧作家顾彩亲笔写的楹联:“治赋其才,升堂其德,七十国追随无倦,长为至圣之干城,先游夏而列贤科,有自来矣;负米是孝,结缨是忠,二千年俎豆常新,允作帝王之师表,并颜曾而膺世爵,不亦宜乎!”享殿两侧东有闻喜堂,西有启贤祠,各三间。殿前两侧为东西两庆,祀二代子崔和启及唐宋以后有名望的子孙。东庑后有神厨,西庑后有报功祠。
大殿之后为后院,是寝殿。殿内供奉仲子上七世祖的木牌位。寝殿东侧有斋宿房,西侧为寝祠。这次重修仲庙耗银10715两,又所需一切颜料绘画循例估发银1142两,使仲庙达到空前宏伟的程度。
泗水仲庙以其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古木参天,流光溢彩的风貌在鲁东成为一大胜景。但自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之后,未再有较大修葺,且社会动荡,战乱迭起,因此日渐破败。新中国成立时仅存正殿。“文革”后期,庙门前的古松全部被伐,庙内仅存卫公殿亦被拆除,仅存其台基,24根石柱横卧其上。 近年来,泗水县立足资源禀赋特色,整合生态旅游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等方法筹集资金,规划建设龙凤幽谷自然生态旅游区、圣源农业生态旅游区、泉林泉水文化生态旅游区、泗水民俗生态旅游区,大力构建生态旅游新格局。泗水民俗生态旅游区以泗河和济河景观带、仲子庙、水泉新村、银杏生态园为主体,在中部建设具有滨河观光、仲子先师凭吊、银杏产业、民俗体验、水泉农家乐等功能的民俗生态旅游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