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的历史沿革

旅游景点 260

一、文庙的历史沿革

县学是中国古代官方为培养人才而兴办的学校;文庙是古人祭祀孔子的庙宇。自唐以后,文庙与县学合而为一。汕尾市海丰学宫建筑,有史可查的,始自北宋,在县城西,建筑极其简陋,以竹为墙,编草为盖。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县令谭防将学宫徙至县城东南隅,并易为土木建筑。至南宋淳祐辛亥年(1251年),主簿郑梦重修学宫,宋末元初,该学宫毁于兵祸战火。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知县郑源重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知县李严、正统六年(1441年)知县林谓、正统十二年教谕郑埕、典史陈寿先后修葺。明天顺六年知县胡广易棂星门柱以石。成化十五年县丞陈日光重修。嘉靖元年(1522年)教谕周鼎、训导徐淹、宋秩协商改卜巽向,并绘制界址,自南至北约94米,自东至西约65米,占地面积约6110平方米。

二、犍为文庙的历史

犍为文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境内,坐落于县城玉津镇南街297号,是四川省境内最大的文庙。

犍为文庙始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和民国时期900余年风雨,三次重建,三次搬迁,十二次大型维修。目前占地36亩,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

犍为文庙建筑布局座北向南构成一条中轴线,自南端始,万仞宫墙,灵星门、泮池、大成门、燎台、大成殿 、启圣宫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贤关、圣域、礼门、义路、东庑、西庑等左右对称布局。紧傍文庙东南侧,有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奎阁,如众星拱月,构成了一庙、一坊、一阁富有传统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

文庙雄视四野八荒,琉璃滴翠,金碧辉煌,御路浮雕,燎台蝙蝠,柱础石刻,工艺精湛,巧夺天工。龙凤木雕,撑弓斗拱,图象八面玲珑,结构壮美传神,被称为“犍为故宫”。在国内1500余座文庙中,犍为文庙大成门屋面“天开文运”匾下的飞角三重檐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受到中外建筑专家的青睐。孔子及其弟子的塑像栩栩如生,木石雕刻独放异彩。

犍为文庙结构完整,规模气势宏大,特别是石刻、雕刻技艺十分精美,很有特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三、对哈尔滨文庙重要景观介绍

哈尔滨文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孔庙。文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现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18平方米,是黑龙江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结构为南北向三进院落,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前院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院南泮池如月,虹桥飞架,白玉雕栏玲珑。池南有万侧宫墙(俗称影壁墙),上镶有琉璃雕花砖,长44.80米,高5.9米。池北有棂星门,是三间四柱的木牌坊,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绘,虎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与棂星门合称三楼。过棂星门是主院的过厅大成门,五开间,单檐琉璃瓦庑殿顶,前后环以白玉栏杆,左右并列东西掖门,布局端然。中院是文庙的主体,正殿大成殿,超过了曲阜孔庙大成殿横阔9间的规格,为横阔11间(9堂2夹室)的重檐庞殿顶大殿。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廊檐色彩富丽堂皇,气势轩昂庄重。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院落东南角有驮碑一座,碑文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西北角的石碑,为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后院为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现主要建筑已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

四、恭城文庙有什么历史价值?

恭城文庙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它的存在无论对人类的发展和参观都具有很深的参考价值,文庙大成殿正中的神龛是供奉孔子灵牌的地方,大成殿之后是崇圣祠,是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堂,崇圣祠与大成殿在建筑构造上很讲究,大小高低有分别。 历代每岁春仲月(农历二、八月),在大殿举行祭礼。祭期黎明,各官衣朝服,按序而立,齐集行礼,典仪极为隆重,可见它的存在的具体价值有多深了。

五、哈尔滨孔庙地址,简介

哈尔滨文庙 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2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院内的哈尔滨文庙,是为祭祀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建筑的。它始建于1926年,建成于1929年。原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平方米。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但由于它是11开间的,等级确是全国之最。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为9开间的,小的还有5开间、3开间的。由于哈尔滨文庙建筑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因此被称为哈尔滨的“故宫”。 哈尔滨文庙是典型的三进式仿清古建筑群,结构为三进院落,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由南端的影壁墙向北,经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至第二进院落大成殿,最后收尾于第三进院落的崇圣祠。坐落在中轴线两侧的牌楼、石碑、配殿、掖门都是对称配列的。 文庙的三进院落在中轴线的贯穿下层层递进,一气贯通。它雄伟壮观的气势,向人们展示着空间之美。文庙主体建筑物使用清代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它是帝王或经皇帝恩准人物所用的建筑规格。屋顶款式也使用了最高级的“庑殿顶”与“重檐庑殿顶”。彩绘为清代创造金钱大点金“金龙和玺”彩绘。

记得采纳啊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