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县离建华寺镇多远

一日游 62

一、安塞县离建华寺镇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20.8公里

起点:安塞县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真武街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S206

2.沿S206行驶1.9公里,过徐家沟桥,左转上匝道

3.沿匝道行驶55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4.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7.3公里,过龙安2号中桥,在子长/建华寺/S206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66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S206

6.沿S206行驶9.3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安塞县建华寺镇

二、安塞县在哪里?哪个省哪个市?

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县,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东接子长县,南于甘泉县、宝塔区相连,东经108°5′44〃至109°26′18〃,北纬36°30′45〃至37°19′3〃,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农村主导产业

大棚菜生产:安塞县于1992年9月从山东引进了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按照“突出特色、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强化科技,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和“大棚与中小拱棚同步发展,蔬菜与养殖,瓜果同步发展川遭与山区同步发展”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经营方针,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健全县大棚蔬菜生产走上了全方位、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路子。截止2000年,累计建成蔬菜大棚4205棚,年产鲜菜1000多万公斤,除供应本县和延安市场外,还远销西安、湖北、 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棚均产值稳定在7100元以上。种植区域遍及全县14个乡镇的72个行政村;蔬菜品种发展到70多个,先后推广普及了黄瓜,西红柿,辣椒及厚皮甜瓜、苦瓜、紫甘兰、绿菜花筹一系列名优瓜菜,并且推行了大棚养猪、养鸡、养花、水果等多种经营方式;全面推广了滴灌、C02施肥、 无土栽培、“五位一体”等大棚生产新技术,大棚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2001年,我们抓住全市上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县新增大棚菜3200棚,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基地。

杏产业

按照“双杏并举,注重质量”、“以户立业,分户建园”的基本原则和“庭院起步、 区域发展”的开发模式,通过无偿为群众供应苗木等措施,充分调动群众发展杏产业的积极性。全县仁用杏面积已达12.5万亩, 山桃山杏面积达15万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我县计划到2005年建成30万亩仁用杏基地,60万亩山桃山杏基地,使杏产业真正成为全县的骨干产业。

畜牧业

近两年,我们紧紧抓住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的机遇,把发展草畜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出了“种草先行,舍饲养殖,立草为业, 以牧富民”的发展思路,大面积实施人工种草,全面推行了以养羊为主的舍饲养殖。截止目前,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2.7万亩,舍饲养羊3.5万只,发展养猪、养鸣专业户160多户, 发展养鸵鸟、蚂蚁、七彩山鸡、兔、 甲鱼等特种养殖户 170多户。计划到2005年,全县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羊子饲养量达到30万只以上, 出栏率达到30%,人均畜牧业收,人达到600元, 建设牧业大县的框架初步形成。

苹果

安塞县土壤广阔,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日温差较大,是苹果的适生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规模,初见效益。全县苹果挂果面积累计达4.4万亩,年产优质苹果1.6万吨。主要品种有红富士,新红星,秦冠等,果品着色好,含糖量高1997年在杨凌农博会上,我县选送的红富士、秦冠获“后稷”金像奖。1999年,我县选送的红富士苹果在西安国际展览会上获一等奖,秦冠获二等奖。安塞苹果已大量销住广州、湖北、湖南,福建,武汉,内蒙等地, 深受广大客户好评。全县计划到2005年优质果梨面积发展到15万亩,建成全市苹果生产基地县。

三、安塞有哪些特点

安塞腰鼓。记得还有一部关于安塞腰鼓的纪录片还是什么的。

再就是安塞的剪纸和民间绘画是安塞民间艺术的两枝奇葩。

吃的似乎没什么什么很特别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